“我”在香港 总有忘不了的味道——街头巷尾的好滋味
美食的意义,不仅在于抚慰肠胃,更在于温暖心灵。在看《我在香港之时——忘不掉的味道》时,记得主人公说过一句话:“没有比对美食的爱更纯粹的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美食,通常不仅在于色香味俱全的特质,美食背后的故事更值得细细品味。香港独特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生命力旺盛的食文化,除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地道美食,也是世界的美食熔炉,混搭出欧亚美加的味觉光谱。从高端的米其林餐厅的星级料理,正统的日本怀石料理,怀旧茶楼点上一盅两件,到平民排档的粥粉面饭,时时都让味蕾感到惊喜。香港让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流派,风貌多变的西方美食文化,在时间的淬炼下团聚。
记得在中国美食圣经《舌尖上的味道》中,其中一集《时间的味道》,一位香港大澳的老奶奶在老伴过世后依然坚持制作着以前与丈夫共同做了几十年的虾酱。导演表示“对于她来说,虾酱已经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她生活和情感的寄托”。那些当年陪伴香港人成长的大排档、老字号的酒楼以及各类地道的酱油、饼食与特色食品,都成为了香港人集体的美好回忆。这些带着历史与底蕴的美食,当你吃下去也会感觉到满满的厚重感。
香港的饮食文化,从来少不了街头巷尾的好滋味,既中西荟萃又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看着视频里出现的一家家餐厅,忍不住拿笔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下次去香港的美食地图,从传统的坤记竹升面到各式各样的“港式”小吃,从金华冰厅的菠萝油搭配浓淡适宜的港式奶茶,到摆满艺术大师真迹,获得米其林一级荣誉的顶级餐厅都爹利会馆……香港的美食字典里永远没有“足够”二字,有的只是意犹未尽。
记得美食,记得香港熊猫旅馆。